时某,男,1985年生,天津人,初中文化程度,有四次盗窃罪前科。2014年7月24日,因盗窃罪、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两万元。时某在服刑期间,出现多次违纪,无法与其他服刑人员和谐相处,情绪控制能力差。狱内危险性评估、再犯风险评估结果均为高度,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时某出生在天津的农村,家中独子,自小就在父母的争吵中度过。12岁时父母离婚,母亲再嫁,次年辍学,父亲无暇顾及时某的教育和生活,开始了自由散漫的日子。
(2)家庭关系。时某对于家庭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对于父母还是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又会对他们破裂的婚姻关系心存怨恨,感觉到他们并不怎么关心自己,尤其是母亲改嫁后,基本就没有怎么出现在他的生活当中,对父亲态度积极,虽然对他的教育不多,但是还是一直在照顾他。
(3)社会经历。时某自从辍学以后就开始混迹于社会中,结交不良少年,慢慢沾染一些恶习,从小偷小摸开始,不断游走在犯罪的边缘。因为年龄太小,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处罚,因此开始变本加厉,最终在19岁的时候,因盗窃罪入狱服刑八年六个月。出狱后本打算洗心革面,2010年到上海发展,最终又走上了盗窃的老路,接连三次盗窃服刑,陷入了盗窃的恶性循环中。
2、入狱改造表现
时某于2014年入监服刑改造后,一开始就不认罪,处在申诉过程中,随着改造的生涯的开始,时某暴露出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时某的正常改造和监区的改造秩序。
(1)在刑意识弱化。时某认为法院判罚过重,想要申诉,民警在个别教育过程中,强调不能因为申诉就忽视服刑的事实,但是时某在实际改造中,对自身犯罪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服刑人员的身份,消极改造,经常抱怨被故意针对。
(2)人际关系偏差。时某监狱服刑以后,在改造中自我感觉良好,需要被特别对待,而且好逸恶劳,情绪上容易冲动,自我维护的倾向特别强烈,眼中只有别人的问题。因此,在生产和生活现场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久而久之,其他服刑人员不愿意与其多交流,其日益感觉到受到孤立。
(3)归因方式错误。时某诸多问题背后,根源性的因素在于看待问题的视角上存在偏差,从一开始的申诉,时某申诉的原因在于法院认为他有多次前科劣迹才会重判,实际上自己行为达不到这样的重的量刑;再到与其他服刑人员的关系上,时某一直强调是别人的问题,偏执的认为是别人的故意针对。从整个成长的经历来看,时某虽然有自我的反省,但是大多时候把自己看作是受害者的身份,是家庭、社会的受害者,犯罪是自己别无选择的结果。
3 、心理行为表现。
经《埃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显示:时某属于中间偏内向个性,比较保守,行为倾向于安静;气质属于胆汁—忧郁质,兴趣指向不明显,神经兴奋性不平衡,脾气比较急躁,情绪波动性大,易感情用事,自控力比较差,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差,容易产生人际矛盾,容易出现主动或被动攻击行为。情绪严重不稳定,易怒,易冲动,常伴焦虑、紧张、失眠、抑郁,对各种精神刺激或挫折的反应过于强烈,而且难以平复,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影响正常的适应,易产生攻击或自杀自伤自残行为。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时某之前有四次的盗窃经历,内心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多次服刑经历,并没有让其得到足够的惩戒,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因此在之前的服刑当中,并没有让其认识到犯罪对自己的危害。
(2)性格因素。时某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从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再加上初二辍学后,没有正确引导和管束,在成长的关键期养成不良的嗜好,性格内向,遇到挫折和压力,多采用压抑和否认的方式进行防御,但是没有足够的解决问题方法,压力过大时,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在时某多次的违纪当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压抑了很久的问题,突然的暴发。
(3)心理因素。从过往的经历和四次的前科当中,时某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明显,无法从其他的视角上看问题,经常会把自己的不幸、不顺投射向外,埋怨外界是罪魁祸首。
5、矫治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时某的现实改造表现,结合监狱“评估+管理+矫正”一体化运作,通过评估确定服刑人员目前的改造需求,并提出管理和矫正的建议,通过监区与评估中心配合来共同矫治,达到科学化,专业化的矫正效果。
(1)科学评估寻根源。评估工作是科学认识、科学管理、科学矫正服刑人员的起点。通过评估工具的应用,提高对服刑人员的认知,并发现服刑人员的改造需求,实现矫正效率的提升。在时某的个别化矫正过程中,重点对其再犯风险进行评估,主要通过前期材料收集、主管民警访谈、同犯调查、通信会见内容复听、评估小组集体评议等环节,对时某的再犯风险进行全面而详细的结构化访谈,对十二个维度进行了考查,得出时某的再犯风险等级,其中犯罪历史、家庭早期社会化问题、再社会化预期、犯罪态度、人格特点上得分较高。评估小组对几个得分较高的维度进行再分析,作为一个盗窃的惯犯,时某曾在第一次服刑结合后,想要换个环境重新开始,但是现实的打击让他再次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时某不只一次强调,每次想振作起来时,都被别人的恶意所击败,觉得周围世界都不接纳我,所以最后还是重操旧业。评估小组最后讨论认为:导致时某多次犯罪的原因,在于他归因方式的偏差,或者是偏执的信念(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自己没有问题)。
(2)有效管理促改造。在评估完成后,确定时某的问题所在,监区与评估中心集体会诊确定了管理的方案,重点确保时某改造中的稳定性,并不断提高时某的改造参与性。
①严格管理与人性关怀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公正执法的前提下,民警要增加对时某的关心,重点释放善意,让时某能够感受到民警的关爱,不断提高对于民警执法的认同度。②家庭支持与自我鼓励相结合,在时某心中,亲人的存在对他是很大的信心,但是因为自己一直在服刑,内心充满了愧疚,不愿意与家人联系,因此有家人的支持,时某会更加的积极主动投入改造当中。时某虽然是初中文化,但是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写字是他的特长,因此民警要创造机会,让他能够体验自己的价值。③法制教育和认罪悔罪相结合,从时某屡次违法的代价上,来深入剖析时某的违法危害性,重点是违法的成本上,从第一次到现在,通过一个个假设的背景下,让时某能够认识到美好的生活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消失,从而进一步引申到认罪悔罪的教育上,引导时某从别人视角来发现犯罪的危害性,让时某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自己。
(3)矫正项目促改变。评估中心根据犯因性需求,将时某纳入到矫正项目中,根据归因方式的问题,采用归因认知方式治疗项目,该项目的工作原理是认知行为疗法和归因理论;根据服刑人员不同的归因模式,开展针对性的归因分析和技能训练,让时某不断的学习归因的相关的理论,并且结合自身的经历,发现归因对于成长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归因的改变。关键在认知行为疗法大框架下实现对于归因风格的调整,从而适应未来的生活,不再延用单一的归因方式,实现灵活的归因风格。影响时某改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本身的设置,通过归因风格的介绍,让参与的服刑人员了解归因风格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差异性,更进一步明白每个服刑人员的归因风格倾向,归因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每种风格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参与矫正项目的服刑人员大多存在相似的问题,在项目每次课程中,每种归因风格都会碰撞在一起,即时性的反馈能够让个体更明白自己归因风格的问题,时某负面的外部归因,在项目的课程中,多次受了挑战,其他服刑人员并不认可时某的归因,并提出了更合理的解释,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时某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归因方式。
(4)个体咨询固成效。入监以来,时某的种种不适应的表现,如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冲动,都是个体面对环境时的表现,而问题的根源在于时某无法理解自己的问题,在项目矫正过程中,对时某开展个别心理咨询,针对每次项目课程中时某的表现,进行具体的心理干预,引导时某学习适应性的人际关系技巧、焦虑放松技术、情绪管理技术,引导时某不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心理适应能力。
6、预期矫治目标
(1)调整时某认知方式,关键在于归因方式灵活性上,时某能够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归因方式,在遇到挫折与压力时,从更多的角度来解释。
(2)重建时某的家庭支持系统,利用家庭的亲情支持作用,增强时某改造动力,在改造当中有更多积极向上的行为。
(3)人际关系得到改善,通过整个教育矫正过程,时某选择更多的适应性行为,情绪控制更合理,减少与同犯的冲突。
【教育改造成效】1、矫治效果
经过一年的教育矫治转化,时某在改造中有明显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纠正归因偏差。时某在归因方式上改变以往外归因的特点,在遇到问题和冲突时,不再只攻击他人,在矫正项目的小结中,时某自述:“在整个课程中,我看到自己归因方式的偏差,问题产生不是单纯一个人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问题,而想要问题的解决,就要管理好自己的问题,与对方求同存异”。
(2)强化亲情联结。在与父亲的联系中,时某在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悔恨,而父亲对他成长中没有好好照顾他,寻求时某的原谅,与父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也支撑他向积极方式转变;
(3)减少人际冲突。在监组中,与他犯的冲突减少了,时某认识到只有自己改变了,环境才会改变。如果自己没有改变,到哪里改造都一样。
2、矫治体会
通过此案例,民警深刻的体会到:在服刑人员矫治过程中,以专业系统工具为手段,对个体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细致剖析其成长经历、服刑经历、生活重大事件、人际关系等对其行为、人格的影响,有利于快速有效的掌控服刑人员的具体问题,发现其现实危险性的根源,从而是开展针对性管理和矫正工作,形成个别化矫正一体化的运行模式。矫正过程中,要注意团队的专业发挥和配合互补,评估中心与监区要形成合力,根据服刑人员个体的变化做及时的监测与信息共享,把握服刑人员矫正的主动权,从而强化矫正的效果。
【推荐理由】该案例详细介绍了对一名有前科的危险犯开展评估矫正的过程,监区与评估中心配合共同矫治,根据这名罪犯的特点,科学评估,寻找正确归因,是一个科学化、专业化的矫正过程。【专家评析】对有前科的罪犯教育矫治是较为困难的,该案例从科学评估入手,探究其屡次犯罪的思想根源,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采用归因认知方式治疗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
律师代理刘某甲诉继母刘某、同父异母妹妹温某、刘某甲父亲继子刘某乙继承纠纷一审案
案例库2023-07-03
案例库2023-07-03
案例库2023-07-03
律师代理工伤受害人江某诉某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先予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行政诉讼一审、二审案
案例库2023-07-03
南京东南司法鉴定中心对工伤受害人脾脏出血时间进行法医病理鉴定案
案例库2023-06-30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对某桥梁下土地是否被倾倒过土炼油废液进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案
案例库2023-06-30
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新生儿窒息与医院医疗过错关联性进行法医病理鉴定案
案例库2023-06-30
河北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对受害人争吵中主动脉夹层破裂、心包填塞猝死死因进行法医病理鉴定案
案例库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