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追索权的效力(追索权的时效问题)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5-29 19:09:21
一、再追索权的效力再追索权是票据债务人清偿后从持票人处取得的向其前手继续进行追索的权利又称为代位追索权。再追索权人清偿债务后与持票人享有同一权利取得代位权其权利在责任程度、范围和内容上与持票人的权利相同但其前手负有偿还义务对票据债务仍承关于更多《再追索权的效力追索权的时效问题》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

再追索权的效力

  再追索权是票据债务人清偿后从持票人处取得的向其前手继续进行追索的权利又称为代位追索权。再追索权人清偿债务后与持票人享有同一权利取得代位权其权利在责任程度、范围和内容上与持票人的权利相同但其前手负有偿还义务对票据债务仍承担连带责任。对再追索权人而言当其清偿债务时持票人应当交出票据和有关的拒绝证明并出具所收的利息和费用的收据。持票人如不履行此项义务被追索人可以以此为抗辩理由拒绝清偿或被追索。

在律网

  第一次追索和再追索是根据追索的先后进行区分的把二者联系起来看票据的追索经历了一个从持票人开始直至发票人为止的过程不过被追索人行使的追索权叫做再追索权。二者在追索的对象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即在两种追索中对物的效力有所不同。

二、

追索权的时效问题

  票据追索权时效,一是追索权本身的时效,二是行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时效。前者指的是《票据法》第65条的内容,持票人应按规定期限提供合法证明进行追索,否则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上述“规定期限”按照理解应是指《票据法》第17条规定的行使权利期限,分为三种:

  针对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是2年;

  一般前手的是6个月;

  如果是票据债务人付款后获得票据权利而再行追索的,则为3个月。

  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持票人对支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虽然《票据法》第65条规定了持票人丧失追索权的情况下仍可以要求承兑人或付款人承担责任的补救措施,以为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前提就是承兑人或付款人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甚至于死亡、逃匿、破产、被责令停止业务活动等情况。因此,前述补救措施的实际意义存在疑问,也就是说即使承兑人或付款人承担责任,持票人也可能无法获得实际的受偿。而且,丧失了对前手的追索权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围缩小。

  所以,及时进行追索以尽可能在最大范围内保障权利是持票人应当加以注意的。后者是指《票据法》第66条强调的持票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追索通知义务的规定,虽然该项规定并不影响持票人行使追索权,但是对于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损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损失)仍要承担赔偿责任。

三、

再追索权行使的实质要件

  (一)对于再追索权的行使来说,其实质要件是被追索人履行追索义务,向追索人偿还了票据债务,并依法收回原汇票,从而使自己重新具有了持票人的地位。

  (二)在进行再追索时,也要求所依据的票据为完备且无瑕疵的票据,并且,对再追索的义务人主张权利的时效期间,应属尚未届满。

  以上就是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再追索权的效力的相关知识,通过上文可知,除了追索权还有再追索权,再追索权是向追索人行使追索权的行为。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在律网,在律网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