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五唯一对买房者有什么好处(购买二手房需要交什么费用呢)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5-30 04:22:25
一、满五唯一对买房者有什么好处满五唯一的房子,享有税费优惠政策。比如,一套满五唯一的普通住宅,相较于不满五唯一的住宅,可以免征增值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举个例子:购买首套,50平米,网签价200万元(高与核定价),原值150万元(卖家当年全关于更多《满五唯一对买房者有什么好处购买二手房需要交什么费用呢》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

满五唯一对买房者有什么好处

  满五唯一的房子,享有税费优惠政策。比如,一套满五唯一的普通住宅,相较于不满五唯一的住宅,可以免征增值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举个例子:购买首套,50平米,网签价200万元(高与核定价),原值150万元(卖家当年全款购买),原契税1.5万元的普通住宅。该普通住宅分别满五唯一和不满五唯一时,税费最多能相差多少?首先,当该普通住宅满五唯一的情况下,需缴纳税款2万元。其次,在该普通住宅不满五唯一的情况下,未满两年需缴纳税费16.1万元,满两年不满五年需缴纳税费7.7万元,满五年不唯一需缴纳税费7.7万元。

在律网

  由此可见,未满两年的普通住宅与满两年的普通住宅的税费相差的最多,例子中,一共相差了14.1万元。

二、

购买二手房需要交什么费用呢?

  (一)查档费。收费标准每人10元,根据买卖双方户口本上人数总和来收取。

  (二)买卖公证费。买卖公证费的是公证书上成交价的3‰。

  (三)契税。契税分两种情况来征收。首套房90平方米以下的契税为成交价的1%;二套普通住宅不论面积大小契税都为成交价的3%。同时要提醒购房者,现在首套和二套房的界定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家庭为单位,也就是说婚前夫妻任何一方买过房子,现在买房都要算二套。

  (四)个税。个税即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为成交价的1%。满5年的商品房一般情况下是免征个税,不过前提是要看原房东名下有几套房,如果是仅一的住房即可免征,相反就要征收1%的个税,未满5年的商品房不分首套二套都要征收。

  (五)营业税。营业税是成交价的5.55%,征收标准分两种情况:满5年就免征,不满5年要全额征收。

  (六)工本费。工本费是每本80块钱。

  (七)交易手续费。产权证面积小于144平方米的交易手续费为5元/平方米,大于等于144平方米的交易手续费为8元/平方米,房改房是2.5元/平方米。

  此外,如果是房改房,则需缴纳成交价0.5%的土地收益金,有的是过户当天缴纳,也有要土地使用证时才征收的情况。

三、

如何判断房子是否满五唯一

  所谓满五唯一,指的是房屋产权年限满5年,且房子为产权人名下唯一的房子。

  满五唯一的房子在二手房市场上很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在交易时免征增值税和个税。买卖双方不用纠结税费的承担问题。一套不满两年的房子,个税要交原值与现值差额的20%,增值税是现值的5.6%,税费成本着实不低。

  先来说说唯一,这个非常好理解,产权人名下如果只有一套房子,那就算唯一住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房屋有多位共有产权人,那么这套房子也会算作共有产权人名下房产。

  再来说说满五。判断是否满五年,要根据房屋产权性质分为三类:

  (一) 普通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

  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否满五年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查看房子的契税发票开具时间,第二种是房产证的登记时间,这两者任一都可以视为产权起始时间。

  (二) 已购公房

  已购公房又称“房改房”,它的情况相对复杂。房改房的购买价分为三种,分别是市场价、成本价和标准价。

  如果是以市场价买的,则属于完全个人产权,跟普通商品房的认定方式完全一致。

  如果是以成本价买的,必须满五年才可以上市交易,也就不存在“满五”的问题了。

  如果是以标准价买的,业主只拥有部分产权(原产权单位也享有部分产权),也是满五年后才能上市交易,原单位有优先回购权。

  房改房的产权时间确定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房产证登记时间、原始的购房合同和第一笔购房房款,选择任一即可。

  (三) 其他类型

  其他类型的房产以继承和赠与的房产为主。

  继承的房子产权时间是以被继承人获得产权时间为准,核准产权时间需要提供原房产证和继承公证材料。

  赠与的房子又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直系亲属之间的赠与,产权时间以原房产证为起始点;如果是非直系亲属之间的赠与,则以新房产证为准。

  满五唯一的房子免征增值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因此在税收上十分具备优势,在二手房市场十分受欢迎。以上就是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满五唯一对买房者有什么好处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在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