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的基本类别有哪些,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关系是什么(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关系是什么)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5-31 06:34:19
一、保证期间的基本类别有哪些保证期间的基本类别包括:1.约定保期间,是指当事人的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保证期间,通称之为定期保证期间。如《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四条规定,保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关于更多《保证期间的基本类别有哪些,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关系是什么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关系是什么》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

在律网
一、

保证期间的基本类别有哪些

  保证期间的基本类别包括:

  1.约定保期间,是指当事人的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保证期间,通称之为定期保证期间。如《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四条规定,保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范围和期间等条款。

  2.催告期间,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有约定但约定不明确或无效的情况下,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不催告债权人对主债务人行使诉讼上的权利而确立的合理期限。

  3.法律推定期间,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约定不明确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任意性规范加以补正,即依法律规定以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的一定时期为保证期间。

二、

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关系是什么

  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关系是:

  1.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

  保证期间,是根据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在一般保证情况下)或者保证人(在连带保证情况下)主张权利的期间。进一步说,保证期间是债权人主张请求权的权利存续期间,债权人在该期间内没有主张权利,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即,保证期间届满发生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

  保证期间是一个不变期间。债权人和保证人可以在保证合同中自行约定保证期间,如果没有约定,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止日起六个月。另外,如果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止日起六个月。而在保证合同中经常出现的以“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或相类似的字样约定保证期间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2.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达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在律网提醒: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两年,但可能因权利人起诉或一些法定事由而中断、中止、延长。

三、

保证的保证期间是多久

  保证的保证期间,双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的执行,没有约定的,时间为六个月,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所谓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