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合同当事人发生根本违约,合同根本违约的情形有哪些(合同根本违约的情形有哪些)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5-31 07:13:50
一、如何认定合同当事人发生根本违约认定合同当事人发生根本违约的情形包括:1.从违约的情节考虑,一方的违约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便构成根本违约。其中“不必要”是指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不能实现,或者说主要合同意图不能实现。“关于更多《如何认定合同当事人发生根本违约,合同根本违约的情形有哪些合同根本违约的情形有哪些》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如何认定合同当事人发生根本违约

  认定合同当事人发生根本违约的情形包括:

  1.从违约的情节考虑,一方的违约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便构成根本违约。其中“不必要”是指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不能实现,或者说主要合同意图不能实现。“不可能”是指按合同约定的给付,在事实上不可能。基于违约方的过错成为不可能履行时,非违约方虽然可请求赔偿损失,但只要合同不解除,非违约方就不能从合同关系中解脱出来,不能及时进行积极补救或降低损失。在合同中,非违约方还要履行对等给付义务,对其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赋予非违约方合同解除权。

  2.从违约的后果考虑,单纯的违约并非合同解除的主要根据。以过错作为判断因素之一的违约后果具有严重性才是合同解除的根本原因,而判断违约后果是否严重,应以是否违反合同关键因素,即合同订立的主要目的能否实现为依据。

二、

合同根本违约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根本违约的情形包括:

  1.迟延履行的根本违约

  迟延履行并非必然发生根本违约,但如果合同对履行期有明确的约定,而且履行期之约定在合同中显然处于重要地位时,则迟延履行通常会构成根本违约。

  2.履行不能的根本违约

  依大陆法系传统见解,履行不能得分为原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区分当事人是否有可归责性而分别可能发生合同无效或债务不履行责任。

  3.不完全履行的根本违约

  在不完全履行场合,通常债务人已履行给付义务,只不过是由于履行义务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随义务的不履行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害,此种场合通常是通过赔偿损失的方式解决:如果因违反附随义务而造成扩大的损害,即造成了债权人人身或其他财产(固有利益)的损害,则会发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问题,此时能否作为根本违约则是一个问题。

  4.先期违约的根本违约

  在律网提醒:在先期违约场合,如债务人已先期明确表示届时不履行合同,此时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来,以其拒绝履行作为根本违约,可以因此解除合同

三、

根本违约合同解除流程

  根本违约合同的解除流程为:

  1.先通知对方解除合同,或者以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解除合同

  2.然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3.已经履行的,再恢复原状或者予以补救;

  4.最后就可追究违约方的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