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伤害名誉权,名誉权的法定分类(名誉权的法定分类)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5-31 12:25:33
一、如何判断伤害名誉权判断伤害名誉权的标准如下: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关于更多《如何判断伤害名誉权,名誉权的法定分类名誉权的法定分类》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如何判断伤害名誉权

  判断伤害名誉权的标准如下: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在律网提醒您,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二、

名誉权的法定分类

  名誉权的法定分类分为公民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两类。

  1.公民名誉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任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论、传播时都不得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

  (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法,损害他人的名誉。

  (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陷害他人 败坏他人名誉。

  2.法人名誉权,主要包括:

  (1)任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法人进行报道评论时,必须真实,与事实相符.

  (2)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散布与法人真实状况不符的消息,败坏其名誉。

三、

关于名誉权的法律规定

  关于名誉权的法律规定如下: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