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的区别,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6-02 02:22:09
一、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的区别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的区别:1.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2.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关于更多《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的区别,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的区别

  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的区别:

  1.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

  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

  2.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

  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为人自己自动放弃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

  3.概念不一样。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4.处罚不一样。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在律网提醒您,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三、

犯罪中止怎么处罚,可以减轻处罚吗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本款规定,对中止犯的处罚是:

  1.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

  2.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