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需要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1.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实,是指有被客观、真实的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在律网提醒,这不意味着证实犯罪的证据需要确实充分,但也不应是办案人员凭估计、猜测得出的结论。
2.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
3.属于该机关管辖范围
立案有如下来源:
1.单位和个人的报案、举报
报案是指单位和个人将其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发现的犯罪事实报告给公安司法机关。举报,是指单位和个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检举。揭发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实的行为。
2.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报案、控告
报案,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将其人身、财产权利遭受侵害的犯罪事实报告给公安司法机关的行为。
控告,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揭发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实,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
3.犯罪人的自首
犯罪人在犯罪后、被发觉之前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投案的行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犯罪人自首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司法机关自行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
有如下情况的,不予立案: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 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刑法告诉乃论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被告人已经死亡的。
6.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知识2023-10-26
法律知识2023-10-26
法律知识2023-10-26
法律知识2023-10-26
法律知识2023-10-26
夫妻中一方擅自出售共有房产的情况_房产证只有一方名字,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法律知识2023-10-26
生父母作为送养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_收养人、送养人双方订立的书面协议的内容
法律知识2023-10-26
法律知识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