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_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含义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8-16 19:48:35
从事加工贸易生产的企业经常因擅自处置副产品而受到海关处罚,那么如何处理副产品才是合法合规的?熟知下面这些知识就能帮你避开,关于更多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含义)的法律相关知识,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从事加工贸易生产的企业经常因擅自处置副产品而受到海关处罚,那么如何处理副产品才是合法合规的?熟知下面这些知识就能帮你避开副产品处置的“雷区”。

在律网

·什么是副产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11号公布,海关总署令第235号修订)的有关规定,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过程中,除加工生产出口合同规定的制成品(主产品)外,还产生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和副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在使用保税料件从事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终产品(内销时的实物状态),除主产品、残次品,以及边角料和剩余料件外,均属于副产品范畴。简言之,副产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加工生产出口合同规定的制成品(即主产品)过程中同时产生的,并且出口合同未规定应当复出口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其他产品。

副产品常见于化工、金属冶炼、食用油加工等行业。例如保税进口铜精矿,在加工生产过程中还产生硫酸等最终产品,并以硫酸实物状态内销,因此,硫酸应认定为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而不是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又如,黄大豆加工出口豆粕,同时产生豆油、豆皮、皂角、脂肪酸等副产品,玉米加工出口调味品同时产生玉米蛋白粉、糖渣及谷氨酸母液等,如果将这些副产品当成边角料内销则存在低报价格、偷逃税款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废碎料或下脚料经再次投料加工产生的产品,或者交由其他企业进行再加工的,不属于副产品管理范畴。

·副产品、边角料及残次品的概念怎么区分?

边角料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海关核定的单位耗料量内、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无法再用于加工该合同项下出口制成品的数量合理的废、碎料及下脚料。

残次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严重缺陷或者达不到出口合同标准,无法复出口的制品(包括完成品和未完成品)。

·副产品的处置有哪些禁止性规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加工后产生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及受灾保税货物属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许可,任何企业、单位、个人不得擅自销售或者移作他用。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将海关监管货物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更换标记、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的,处货物价值5%以上30%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综上所述,以上全部内容就是关于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含义)的法律知识介绍,在律网小编希望以上全面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任何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欢迎你通过在律网咨询相关律师,我们将会竭诚为您解答。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