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遗弃罪呢?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它要满足哪些构成要件呢?导致严重后果如致人死亡的,是故意杀人罪还是遗弃罪呢?与故意杀人罪、与拐卖儿童罪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犯遗弃罪的,不仅为法律所不容,还被世俗的道德观念所不容,那么遗弃罪应该如何处罚呢?以上问题的答案,我们将一一为您解答。
一、什么是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抚养义务人明知不履行抚养义务会导致他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受到严重的损害,却希望或者放人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本罪侵害的客体为国家的家庭关系制度和被扶养人的生命健康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是指由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不能独立生活,需要他人在经济上予以供给抚养;以及虽有经济收入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以维持正常生活等情形。
(二)负有抚养义务
本罪规定的负有抚养义务,是指对被遗弃人负有法律意义上的抚养义务,并且具有相应抚养能力的人。民法中的抚养义务一般包括抚养义务、扶养义务以及赡养义务。所谓抚养义务一般是指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和教养的义务;所谓扶养义务一般是指是指夫妻双方、兄弟姐妹等同辈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的义务;所谓赡养义务一般是指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在物质和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帮助的义务。
(三)不能构成本罪的特殊情形
根据《刑法》261条规定,构成遗弃罪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行为对象应为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行为人应当具有抚养的义务;须具有拒绝抚养的行为;抚养人须具备相应抚养能力;遗弃行为应当达到情节恶劣。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基本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能构成本罪。比如对行为人没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不能构成本罪;虽有抚养义务但被抚养人已经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构成本罪;虽具有遗弃行为但达不到情节恶劣程度的,也不能构成本罪,认定情节恶劣要根据整个案件客观情况分析抚养义务人的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结果、行为的动机等情节综合判断。
二、遗弃罪的构成要件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1.客观构成要件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
(1)行为主体必须是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的人。义务来源不限于亲属法的规定,还包括基于职业、业务所产生的义务、基于法律行为与先前行为产生的义务。例如,孤儿院、养老院、精神病院、医院的管理人员,对所收留的孤儿、老人、精神病人、患者具有扶养义务;将他人的未成年子女带往外地乞讨的人,对该未成年人具有扶养义务;先前行为使他人生命、身体处于危险状态的人,具有扶养义务;如此等等。
(2)行为对象是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严重的酩配者、因吸毒而缺乏生活能力人,应包括在内。行为对象不必与行为主体具有亲属关系。
(3)行为内容为“拒绝扶养”。 “拒绝扶养”意味着使他人生命、身体产生危险,以及在他人生命、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时不予救助。拒绝扶养应当包括以下行为:第一,将需要扶养的人移置于危险场所。这里的“危险场所”只是相对于特定的被害人而言,如父母将婴儿置于民政机关门前的,应认为将需要扶养的人移置于危险场所。第二,将需要扶养的人从一种危险场所转移至另一种更为危险的场所。第三,将需要扶养的人遗留在危险场所。第四,离开需要扶养的人,如行为人为了遗弃子女而离家出走。第五,妨碍需要扶养的人接近扶养人。第六,不提供扶助,如不提供经济供给,不给予必要照料。
(4)经被害人有效承诺的遗弃行为,一般阻却违法性。例如,老年人让其子女将其送往外地乞讨的,子女的行为不构成遗弃罪。但是,与对重伤的承诺无效相应,遗弃行为对生命具有具体危险时,被害人的承诺无效。
2.主观构成要件为故意。
3.成立遗弃罪还要求情节恶劣。例如,孤儿院几福利院管理人员将多名孤儿、患者等送往外地的,遗弃行为导致被害人伤亡的。
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应重点考察生命所面临的危险是否紧迫,生命对作为义务的依赖程度,行为人履行义务的难易程度,行为是否会立即导致他人死亡等因素,判断成立遗弃罪还是故意杀人罪。就主观方面而言,遗弃罪的行为人并不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只是对被害人生命、身体的危险持希望或者放任态度;而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则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例如,行为人将婴儿置于行人较多的场所或者国家机关门前的,只能认定为遗弃罪。反之,如果行为人将婴儿置于没有行人的场所,将行动艰难的老人带往悬崖边上扔下不管的,则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依照刑法第261条的规定,犯遗弃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我国刑法没有规定遗弃罪的结果加重犯。对于遗弃行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一般在上述法定刑内处罚。
三、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这两种罪前者其害的客体为国家的家庭关系制度和被扶养人的生命健康权;而后者侵害的客体为他人的生命权;前者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行为;而后者则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对这两罪容易区分,但对于婴儿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虐待、丢弃,导致被扶养人死亡的案件,有可能产生难以认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重点考虑行为人的手段、方式,实施行为的客观环境与被害者发生生命危险的关联程度,行为人对导致死亡结果认知或应当认知的程度,行为人履行义务时的难易程度等综合情况来判断分析。比如上海市宝山区“宋某遗弃婴儿故意杀人案”[①],被告人宋某因无力承担自己刚出生一周女婴的医疗费用,强行办理出院手续,将女婴抛弃在路边隐蔽的小树林中。孩子在又冷又潮湿的草丛里坚持活了3天3夜,被好心路人发现送至医院,最终还是没有逃出死神的魔掌。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宋谋明知女婴被丢弃后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死亡,但还是故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构成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四、遗弃罪与拐卖儿童罪的区别
这两种罪前者侵害的客体为国家的家庭关系制度和被扶养人的生命健康权;而后者侵害的客体为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及人格尊严。前者以逃避抚养义务为目的,而后者则以出卖婴儿为目的。前者的行为对象为具有被抚养义务的人;而后者的行为对象与是否具有被抚养义务没有直接关系。前者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行为;而后者则表现为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贩卖、收买、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比如四川省南江县“蒋某遗弃案”,被告人蒋某因自己刚出生的婴儿患有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贫血等多种疾病,在某中心医院住院治疗27天后,因病情未见好转,便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在当晚将孩子遗弃在途中一通行人员较多的高架桥下。次日被当地村民发现遂向当地派出所报案。人民法院因此以遗弃罪判处被告人蒋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需要指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意见,不是出于非法获利目的,而是迫于生活困难,或者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私自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送给他人抚养,包括收取少量“营养费”、“感谢费”的,属于民间送养行为,不能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对私自送样导致子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清洁,符合遗弃罪特征的,可以遗弃罪论处。
五、遗弃罪应该如何处罚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以上就是有关,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与拐卖儿童罪的区别等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司法实践中,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拐卖儿童罪等存在交叉的地方,而这些罪之间量刑处罚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您正遭遇这样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律师们实践经验丰富,一定会准确把握案情,为您争取最轻刑罚。
法律知识2023-10-19
法律知识2023-10-19
法律知识2023-10-19
法律知识2023-10-19
法律知识2023-10-19
法律知识2023-10-19
法律知识2023-10-19
法律知识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