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几年一审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4-02-03 16:31:02
车辆年审的期限,需要根据车辆的类型进行判断,主要情形如下:1、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2、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3、小型、微型非营运,关于更多车几年一审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车辆年审的期限,需要根据车辆的类型进行判断,主要情形如下:

1、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2、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3、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4、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

5、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

6、营运机动车在规定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车辆年流程:

1、准备资料:

(1)车主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机动车行驶证原件及复印件;

(3)交强险保单(在有效期内、含车船税);

(4)代办人需携带被代办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

(5)还需要准备三角警示牌和灭火器。

2、外观检测:

将车开到最近的试验地点,然后进行车辆外观查询;

3、填表缴费:

到车管所填写机动车年审申请表,然后把表格和其他材料全部交给工作人员,并缴纳检车费;

4、上线检测:

上线检测主要检查车辆的尾气、刹车、灯光、底盘等内容,只要车辆没有改装或故障,这些检测基本都能通过;在上线检测的检测中,如果有不合格的项目,工作人员会通知车主,让车主结账后自行进行检修,检修后再来重新年检;

5、拍照签字:

检测合格的车辆,车主会拿到已经签好字的表格,车主要拿着表格,并把三角警示牌和灭火器摆在车辆后面,有天窗的车辆需要把天窗的后部翘起,等待工作人员拍照。当车辆拍完照签完字后,车主就可以去总检处办理最后的手续了;

6、检测通过:

最后就是把表格和交强险单据等交给业务台,由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数据录入。最后会把代表年检合格的车标发到车主手中,车辆年检的全部过程就结束了。

根据相关规定:

检验、鉴定应当在二十日内完成;需要延期的,经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十日。检验、鉴定周期超过时限的,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也就是说,车主必须在二十日内做完车辆的年检,如果第一次检测不合格,车主一定要注意尽快检修,千万不要过期。

车辆年检注意事项:

车辆年检,在所有项目一次性通过的情况下,用时2小时左右。

1、 交强险的保单是要在有效期内的;

2、 带齐所有可能会用得上的证件和文件;

3、 不要忘记带三角警示牌和灭火器;

4、 如果车身经过改装或贴有不合法规的车标,请先清理干净再去做年检。

车辆年检过期上路的处罚:

1、机动车驾驶人车辆未年检还继续上路的,处200元罚款;

2、驾驶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运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上道路行驶的,一次扣3分;

3、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未对校车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或者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的,一次扣3分;

4、未参加年检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需要负全部或主要责任,保险公司不赔;

5、未按时参加年审上路属于非法驾驶,可做扣车处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一)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二)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三)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四)摩托车4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1次;

(五)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每年检验1次。

营运机动车在规定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五十四条,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在机动车检验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向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除大型载客汽车、校车以外的机动车因故不能在登记地检验的,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车辆所在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

申请前,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申请时,机动车所有人应当确认申请信息并提交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上述内容来源于在律网小编整理发布的车几年一审法律知识可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要更多的法律解答,可在线咨询在律网律师。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