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犯抢劫罪经判入江苏省高淳监狱服刑人员张某教育改造案例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07-04 16:34:15
【罪犯基本情况】服刑人员张某,男,1980年8月生,黑龙江省人,初中文化。2012年4月24日,因犯抢劫罪被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2018年5月29日由外监狱调至江苏
【罪犯基本情况】

服刑人员张某,男,1980年8月生,黑龙江省人,初中文化。2012年4月24日,因犯抢劫罪被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2018年5月29日由外监狱调至江苏省高淳监狱服刑改造。张某性格孤僻,认知偏激,人际关系紧张,行为冲动不计后果,变态心理严重,焦虑抑郁,悲观绝望,有较大的行凶、脱逃及自伤自残等现实危险性,被监狱评估认定为高度危险等级罪犯。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个人成长经历

张某自幼家境尚可,父亲是火车司机,工作稳定,但脾气暴躁,在家说一不二,常在酒后殴打、责骂其母亲,家庭氛围紧张。张某自我感觉缺少家庭温暖,从小就对家庭产生抵触心理,不愿回家。加之学习成绩较差,初中毕业后便混迹社会,结交了众多不良人员,导致张某法治意识淡薄,亲情观念、家庭意识淡化,拜金思想严重,认为只要能搞到钱,可以不择手段,最终铤而走险、犯罪入狱。

(二)入监改造表现

张某共三次犯罪,前两次为盗窃、抢劫,此次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入狱。入监后,自认民警对其不公,常借身体有病,要求监区特殊照顾。对正常的劳动改造难以适应,多次因对抗管教被从严管控。张某平时性格孤僻,认知偏激,情绪波动大,遇事不冷静,自控能力弱,加之刑期长,长期无会见,心理承受能力差,时常流露轻生的念头,有较大的行凶、脱逃及自伤自残等现实危险性。

(三)教育矫治的难点

1.性格孤僻,情感淡漠,遇事归外因,情绪管控能力差,对抗、戒备心理严重。

2.认知错位,负性思维模式,是非观念模糊,法律意识淡薄。

3.规范意识差,行为散漫,自我为中心,加之刑期较长,改造动力不足。

(四)预期矫正目标

1.强化情绪管控。缓和对抗,消除不良心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教育其识别和区别情绪,掌握管理情绪的生理、认知和行为技术,弱化与他人及外界对抗戒备的心理。

2.改善认知结构。正面引导,提升改造信心。剖析犯罪成因及造成的危害,融洽家庭关系,消除悲观绝望负面情绪,培养积极的家庭观念、社会观念与价值观念。

3.狠抓规范养成。榜样带动,加强成果巩固。以规为绳,因势利导,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改造目标,持续发力,遏制反复,加强规范养成,提高改造自觉性。

(五)矫正措施

1.以激发良性情感为着力点,促其产生良性动机,实现以情动情、由“情通”到“理达”的转变。一是情感反复刺激,抑制悲观戒备心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积极关注其内心世界,从小事中捕捉思想的“关键点”,注重以情感反复刺激为突破口,找准有利于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时机,对其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多加关爱,以此消除戒备心理,打通信任通道。二是引导改造生活,培养开朗性格。针对张某性格孤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特点,从培养兴趣点入手,每次监区组织各类文体活动,都安排他去当啦啦队队员,在集体活动中,陶冶身心,使其抑郁心理得到有效宣泄,心情得到放松。三是坚持文化育人,增强心理素质。从提高其素养入手,尝试让他从书籍中得到启迪,指定《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辅导手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读本,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交流探讨读后感,激发和引导其读书兴趣和正确思维,转移不良注意力。鼓励张某积极投稿,多篇稿件在监狱《大墙之声》上发表受到加分奖励,改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逐步增强。

2.以改善认知结构为切入点,摆事实讲道理,促其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一是心理疏导,改善认知结构。通过认知疗法,促使张某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以自我为中心和对他人的仇视心理转变到善意的心态中。每周开展1-2次谈话,运用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形式,促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思想根源。如你是一个像被害人那样的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刚入酒店房间就被突如其来的歹徒抢个精光,你是什么感受?假如你一直这样颓废下去,是自己放弃了自己,而不是社会和家人放弃了你……认知治疗促使张某逐渐有了同情心和善意。二是正面引导,消除错误认识。运用共情技术,使其设身处地,产生情感共鸣。教育张某,虽然他的父母没来会见,但经常给他写信,询问其身体和改造情况,定期向他个人账户汇款。这些都表明其父母并非对其不闻不问,未来会见主要是从黑龙江到江苏路途遥远,且父母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家庭并不十分富裕所致。为此,张某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误区,不能一味向亲人和社会索取,也应向亲人和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法理交融,提升改造信心。张某具有较强的监狱人格,是非颠倒,贪婪自私,不守规范等。为此,监区定期不定期通过案例剖析、法理小故事点评等形式,让他懂得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只有遵纪守法才能更好生活的道理,努力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促其逐步走出改造误区,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3.以罪犯期望值上升为支撑点,狠抓养成训练,注意鞭策鼓励,全力遏止反复。一是合理规划,目标激励。经过多方位的教育,张某价值取向变得健康积极,特别是每当监狱召开减刑大会,看到一批批罪犯因悔改积极提前出狱,内心充满羡慕之情,期望减刑、早日回归社会的心态较为突出。看到这明显变化后,监区进一步调整和强化转化措施,从细处入手,注重激发改造动机,以改造期望值上升为支撑点,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改造要求,帮助其分析实现目标的条件、可能性和困难,促其积极改造。二是典型引路,榜样带动。监区将张某的改造岗位和联号进行适当调整,安排遵规守纪意识强、现实改造表现好的罪犯对其监督和夹控,以积极的言行去影响他,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认知观念,张某心态明显得到调整,精神面貌改观,改造表现变得更加积极。三是严格纪律,强化养成。通过日常观察,对其好的言行,及时进行表扬;对其不良个性的反弹在按章处理的同时适当考虑其心理承受能力。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因活动范围受限,长期无法会见等因素影响,张某情绪烦躁、易激动,生活中因琐事与同组罪犯发生了口角,民警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阐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启发增强自我纠偏的自觉性,促其思想稳定,安心改造。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民警持续两年的教育矫治,张某的认知水平和人际关系能力有了明显改善,法律意识和服刑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情绪管控和生活信心有了明显增强,改造表现有了明显转变,先后获得了三次监狱表扬,危险等级也由高度降低到中度。

通过此案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科学评估。由于心理特征、成长环境、家庭结构、犯罪经历等不尽相同,每个罪犯都有其独立的个性特征,通过科学评估罪犯,结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能够改善他们不良认知模式,培养合理情绪管理能力,完成人格再社会化。

二要精准施策。教育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效整合监狱资源矫正罪犯,学会弹钢琴,同时要牵住牛鼻子,重点突破,对症施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激励引导。扬长抑短,积极关注,在教育转化罪犯时要善于捕捉闪光点,激发其改造和面对生活的热情,培育正能量,达到改造人、造就人的目的。四要慎终如始。罪犯的教育转化非一日之功,要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因势利导,由易到难,层层推进,遏制反复,不断巩固教育矫治成果,促进罪犯成功转化。

【推荐理由】该案例详细介绍了对一名消极抵抗的罪犯开展教育矫治的过程,通过强化情绪管控、改善认知结构和狠抓规范养成,综合施治,精准施策,最终取得较为明显的改造效果。 【专家评析】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持续两年的教育矫治,让这名罪犯成功改造,通过教育矫治的过程,发现科学评估、精准施策、激励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巩固教育矫治成果,提升教育转化效果,避免反复,此案例为教育改造顽危犯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