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工资到底怎么算?
我想说国家没有统一的强制性规定,同时员工也不会为了那仨瓜俩枣的跟公司闹得不死不休,导致各个公司的计算方式五花八门。在此,我给大家讲讲一些常见的算法。
请假的种类是很多的,你得搞清楚你请的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假。
理论上来说,年假的累计年限是从你参加工作开始算起的,跟你在一家公司的入职年限没有关系。
但实际上,很多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是以员工在本公司的司龄来界定年假休假天数的。
当然了,还有很多公司压根儿就没有年假,比如我所在的公司。
各省市自治区对产假都有不同的规定,例如江苏的产假就是128天,黑龙江的产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0天。
但实际执行来看,就呵呵了,很多公司依旧执行的是98天产假,有的甚至于直接规定产假是3个月,也就是90天左右。
男性陪护假
陪护假各地的规定都不一样。
比如江苏是15天,广西和宁夏就达到了25天。
但实际执行来看,许多公司是没有男性陪护假的。
计划生育假/流产假
实际执行来看,有的公司统一算15天产假。
产检假
从实际执行来看,有的公司是没有产检假的,要么算事假,要么算病假。
自从晚婚假取消后,众多省份的婚假都是3天,我江苏婚假13天,山西婚假30天。
其实也不用羡慕江苏和山西。
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公司还是按照3天去执行的。
这里有两个问题。
首先是只有直系亲属死亡时才有丧假,直系亲属只包括父母、配偶,子女,所以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死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死亡,还有叔叔伯伯婶婶阿姨舅舅舅妈姑姑姑父死亡,以及兄弟姐妹和堂表兄弟姐妹死亡,那是不享受丧假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父母、配偶、子女和配偶父母死亡时,给予3天丧假,其他近亲属死亡也会酌情给予1天丧假。
其次是,这个规定是对于国营单位的强制性规定,换句话说,对民营企业无效。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看到哪个民营企业敢不给员工丧假的,也许是那些无良企业都纷纷倒闭了吧。
实际操作中,短期的一两天,甚至一两周的病假,单位直接就让你休了,不会牵扯到医疗期的问题。
只有那些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旷日弥久的休病假的员工,才会牵涉医疗期的问题。
医疗期内,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要给员工发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80%的病假工资。
那些感冒去医院挂个水一两天的,就不要问什么医疗期的问题了。
终于到最常规的假了,事假,员工有私事需要请假,那就请事假。
事假不带薪,同时注意,单位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不是必须批准的假。
未经单位批准事假,就不来上班的,属于旷工。
一般单位都会规定旷工三天/五天以上属于重大违纪,就直接开除了。
总结一下:
带薪假:年假、产假、男性陪护假(妻子生育)、计划生育假(流产假)、产检假、婚假、丧假。
部分带薪假:病假。
不带薪假:事假。
休带薪假是不扣钱的,休病假给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只有休事假,才扣钱。
按21.75
很多HR都知道21.75,那么21.75怎么来的呢?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不扣除11天的法定节假日)
然后再算一下你的日工资:
日工资=月工资/21.75
所以,休2天扣多少钱呢?
就是:2*月工资/21.75
按出勤比例
按21.75,其实是扣的比较狠的。
因为很多公司都是单休的,一个月出勤天数有26天。
所以这时候就会有员工不服,凭什么按照21.75来扣,你咋不按照26*月工资/21.75来给我算工资呢?
于是就会有一种按出勤比例扣工资的方式。
按这种方式,休2天扣多少钱呢?
应该是:2*月工资/当月应出勤天数
这可能比较抽象,我举个例子,某公司实行单休,当月应出勤26天,张三月工资6000,请假2天,请问扣多少钱?
按21.75,扣2*6000/21.75=551.72
按出勤比例,扣2*6000/26=461.54
在单休的情况下,按出勤比例来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
当然了,总有些公司,又单休,又按照21.75来扣员工的事假工资,那就。。。
好了,关于请假后的工资到底怎么算,就叙述完全了,但是由于各公司的骚操作都骚的不一样,我无法给出统一的解释,只能给一个大概的说法,希望大家能看个大概明白。
人总是避免不了生病,在企业或公司可能因个人问题生病,也可能因工作原因生病,那么生病的时候是否享有工资呢?劳动法对于工资的认定是怎样的?劳动法病假扣工资吗?
一、劳动法规定病假多少时间扣工资?
1、无论请多长时间病假都有可能会被扣工资,病假期间应当按病假工资标准发放。病假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当地政府的规定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支付标准,病假工资和工龄、病假时间都是有关的。
2、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病假工资(又称疾病休假工资)是按照连续工龄分别确定的:
(1)连续工龄不满两年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60%;
(2)连续工龄满两年不满四年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70%;
(3)连续工龄满四年不满六年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80%;
(4)连续工龄满六年不满八年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90%;
(5)连续工龄满八年及八年以上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100%。
3、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病假工资(又称疾病救济费)也是按照连续工龄分别确定的:
(1)连续工龄不满一年者,疾病救济费为本人工资的40%;
(2)连续工龄满一年不满三年者,疾病救济费为本人工资的50%;
(3)连续工龄满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疾病救济费为本人工资的60%。
二、病假时间最久多长?
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受伤医疗期根据职工在公司的在职时间,根据医院出具的病假条,可以享有三到二十四个月的病假医疗期。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对员工来说,只要病假期间的工资低于正常上班的基本工资,那就是被扣掉工资了,但什么时候会生病这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有些员工可能工作时间还不满一、两个月就生病了,哪怕就是请了一天的病假,这一天的工资就是基本工资的60%,病假工资要因人而异。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整理,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会在看到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也可参考好律师网相关知识。
双十一过后,不少人又处于“好像身体被掏空”的状态。
就等着工资赶紧发下来充盈一下钱包改善一下伙食了,毕竟公司楼下的土吃了一星期了口味实在太单调了。
等到工资条发下来一看:工资+绩效+奖金+补贴+加班费,嘿嘿嘿嘿。
再一看扣除款项:迟到扣钱、请假扣钱、公司群没有及时回复收到扣钱……
一条条一款款,都是劳动者的血汗。
好啦好啦,别急着抹眼泪。事实上,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对员工进行罚款的。
相关政策:
严格来说,一般的用人单位是不具有罚款权的,罚款是《行政处罚法》赋予国家执法机关的权力,比如,公安局罚款。
所以遇到以下情况,千万不要傻乎乎的上交罚款了哦!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平时上班使用公共交通的不在少数。遇到个下雨刮风大冰雹的天气,公交地铁一维修,晚点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一旦在上班路上遇到交通类的突发状况,职工可以向用人单位出示以下证据,表明迟到行为是由于客观因素,以此避免无故损失。
①交警出警记录
②国家统一通知
③地铁致歉信
但是,若劳动者迟到是因为个人原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到岗,则属于违反劳动纪律,用人单位应当有权在规章制度或企业奖惩制度中,对此类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以实现双方的权利义务平等。
所以想着天天睡懒觉迟到扣钱的马大哈们赶紧再多设定几个闹钟吧!
毕竟,法律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保障企业和雇主进行正常、有效的劳动管理和企业管理,维护企业和雇主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二者都需要被考虑到;
既然劳动者肆意迟到等行为应属于违反劳动纪律,用人单位应当有权在规章制度或企业奖惩制度中,对此类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以实现双方的权利义务平等。
还有员工表示,有的单位请假一天扣3天的工资。其实这完全不合理。
劳动者如果请事假,则工资的计算公式为:(21.75天-请假天数)×日工资。
假设甲每月的工资为2175元,则日工资为2175÷21.75=100元,假若10月份甲请事假4天,则10月份甲实际工作了17.75天。
因此10月份的工资是17.75×100=1775元。
人才市场流动很正常,有的员工按手续办了离职,但公司一直拖着工资不给,说是因为这位重要岗位员工的突然离职,影响了公司正常运转。
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关系时双方应当结清工资。
工资作为正常劳动所得,在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无权扣除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所以按照劳动法,公司是不能无缘无故扣压工资的,不过有的公司会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了违约金,所以在签劳动合同的时候,关于赔偿的条款都需要多加注意。
实际上,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只有下列四种情况,用人单位是可以扣除劳动者工资:
01、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02、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所以公司扣除工资,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
企业不要只想着从员工身上榨出剩余价值,员工不要自作聪明在公司偷懒犯浑。
健康的劳动关系,才是企业与个人共同长期发展的基石。
法律法规2022-10-28
法律法规2022-10-28
法律法规2022-10-28
法律法规2022-10-28
法律法规2022-10-28
法律法规2022-10-28
法律法规2022-10-28
法律法规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