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必须先进行调解吗(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后不履行)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2-12-20 12:24:31
民事案件必须先进行调解吗?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简单说,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

民事案件必须先进行调解吗?

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简单说,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

针对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解:

1、诉前调解。

2、立案调解。

在律网

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

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

5、社会化调解。

6、开庭调解。

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

7、庭后调解。

庭后调解是指庭审结束后,判决下发前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后不履行?

我的理解是:必须。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4条 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照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第33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53条 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本人或者由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代理人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提出申请。第354条 两个以上调解组织参与调解的,各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向其中一个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双方当事人共同向两个以上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第356条 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调解协议、调解组织主持调解的证明,以及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财产权利证明等材料,并提供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住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当事人未提交上述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限期补交。第357条 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一)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的;(二)不属于收到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的;(三)……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发现有上述不予受理情形的,应当裁定驳回当事人的申请。第358条 人民法院审查相关情况时,应当通知双方当事人共同到场对案件进行核实。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当事人的陈述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备或者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当事人限期补充陈述或者补充证明材料。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向调解组织核实有关情况。

法理依据:1.司法确认的优势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当然要是带有执行内容的调解协议)。《调解法》第33条第2款: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而未经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是不具有这种效力的,这时候,人民调解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和当事人『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本质上没啥差别,仅具有类似合同的效力,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依据该调解协议向法院起诉。起诉后获得(带有执行内容的)胜诉判决,依据该胜诉判决方可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可以省去中间的法院审理环节,直接跳到强制执行;此外还起到有效避免当事人反悔的作用。司法确认这么好,那大家都来确认了,法院的工作量会很大,为了减轻法院负担,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2.节约司法成本。量:通过立法设置门槛,减少进入法院审查的量。质:经人民调解组织达成的调解协议比当事人『私下』达成的协议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容易符合法律规定。

不再追究法律责任什么意思?

就是不追究对方的刑法处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