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主要包括:
1.起诉。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承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事由并不适用于保证期间。按照民法理论,权利人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怠于行使权利的,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丧失,其丧失的是胜诉权,即权利人的诉讼利益将无法获得法律保护。而连保证期间是不变期间,权利人超过除斥期间怠于行使权力将使权利义务归于消灭。《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在律网提醒您,债权人在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法律将不予保护。
法律知识2023-05-30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依据怎样,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法律知识2023-05-30
法律知识2023-05-30
承包合同的特征是有哪些,承包合同纠纷怎么处理(承包合同纠纷怎么处理)
法律知识2023-05-30
法律知识2023-05-30
人民法院管辖合营合同纠纷的法律根据,关于合营合同纠纷协议管辖的具体规定(关于合营合同纠纷协议管辖的具体规定)
法律知识2023-05-30
法律知识2023-05-30
人民法院受理合营合同纠纷的范围,合同纠纷能否调解解决(合同纠纷能否调解解决)
法律知识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