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损害认定的形式包括: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在律网提醒: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名誉权侵害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
1.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3.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损害名誉权的规定是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公司变更法人,是否可以不进行股权转让以及变更需要法人亲自到场吗(企业法人变更需要法人亲自到场吗)
法律知识2023-05-31
金融网络借贷骗局特点,存在的风险有哪些(金融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法律知识2023-05-31
劳务派遣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如何解除劳务派遣合同(如何解除劳务派遣合同)
法律知识2023-05-31
法律知识2023-05-31
劳动者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劳动者享有什么权利(劳动者享有什么权利)
法律知识2023-05-31
个人土地流转合同一定要村委盖章吗,土地流转合同的违约责任(土地流转合同的违约责任包括哪些)
法律知识2023-05-31
出租人的违约责任有哪些,出租人和出卖人的区别是什么(出租人和出卖人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知识2023-05-31
合伙合同的效力认定是怎样的,特征是什么(合伙合同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知识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