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离开后又返回的算逃逸,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属于自首行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因此在律网提醒您注意,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即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
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以下几种情形是常见的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交通肇事逃逸量刑的标准即以是否有因逃逸造成人员的死亡,如果交通肇事逃逸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法律知识2023-07-20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主观要件)
法律知识2023-07-20
门面合同中租赁押金跟保证金是一个含义吗(签订商铺租赁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法律知识2023-07-20
法律知识2023-07-20
法律知识2023-07-20
行政诉讼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有哪些情形(行政诉讼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知识2023-07-20
行政诉讼中,重新诉讼与重复诉讼的区别有哪些(行政诉讼管辖原则)
法律知识2023-07-20
法律知识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