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可以报案的情形_合同欺诈的常见情形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11-02 19:30:12
关于合同可以报案的情形关于合同可以报案的情形是指下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情形: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关于更多《关于合同可以报案的情形合同欺诈的常见情形》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在律网
一、

关于合同可以报案的情形

  关于合同可以报案的情形是指下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情形: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

合同欺诈的常见情形

  合同欺诈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形:

  1.伪造合同,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

  2.货物引诱,即欺诈方利用对方急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紧俏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

  3.盗用、假冒名义,即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

  4.虚构主体,采用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骗取他人财物。

  5.虚假广告、信息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

三、

合同效力无效的情况

  合同效力无效的情况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2.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在律网提醒,这主要表现为: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2)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4)以合法形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无效。

  3.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