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讯问的顺序怎么进行
依本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处于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尚处在不确定的状态。犯罪嫌疑人是否犯了罪,需要经过进一步侦查才能证实。为了防止侦查人员主观片面,先入为 主,本条规定,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既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也要听他作无罪的辩解。然后,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 述情况提出那些与认定案件事实有直接关系、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问题。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紧紧围绕案件事实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陈述时,办案人 员应耐心听取,不能认为犯罪嫌疑人否定罪行或者罪轻的辩解都是不老实交待。讯问时,注意发现矛盾和疑点,一般不要打断和训斥,等他讲完后再继续向他提出问 题。通过提问,把犯罪嫌疑人陈述不清的地方或者矛盾和疑点进一步追问清楚,弄清案件事实和具体情节。这样有利于办案部门全面掌握情况,防止主观臆断,防止 无罪的人受到错误追究。
侦查人员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还应当问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日、户籍所在地、暂住地、籍贯、 生出地、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况、社会经历和是否有前科等,防止将同名同姓、相貌相似的人当作犯罪嫌疑人,导致错误拘留或者 逮捕。
二.讯问的内容有哪些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6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动机、目的、手段,与犯罪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都应当讯问清楚。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申辩和反证,公安机关都应当认真核查依法处理。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任务,是查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任何犯罪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总是通过作案的时间、地点、手段和后果等事实表现出来 的,同时又与犯罪的动机、目的相联系,这些都是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侦查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应按照本条规定的要 求,将其犯罪事实、动机、目的、手段,与犯罪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等实事求是地追问清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认真观察和分析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以达到讯问的目的。
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可能承认并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也可能不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进行申辩,还可能对就案件本身提出反证。所谓反证,是指在刑事 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就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向侦查机关提出其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提出申辩和反证,都应当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认真、全面、客观地审查清楚,并依法作出处理。不能只注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的供述,而不重视对犯罪嫌 疑人的申辩和反证进行核实、处理。
法律知识2023-10-13
法律知识2023-10-13
法律知识2023-10-13
法律知识2023-10-13
法律知识2023-10-13
法律知识2023-10-13
法律知识2023-10-13
法律知识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