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女友卧底传销
中华网讯:7月的一天上午,在安徽读大学的方柯手机QQ弹出信息,发消息的是自己的女朋友嘉嘉(化名)。“我跟爸爸在武汉做项目,100%挣大钱。”嘉嘉的话让方柯有些紧张。他追问是什么生意,嘉嘉支支吾吾,不肯明说,“你有时间来看看”。方柯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时,我心就凉了半截:很可能是在搞传销。”此后,女朋友时常在网上和他单线联系,不断建议他来武汉,说自己的爸爸、舅舅等家人都来了,“我基本确定,她就是陷进传销窝点了”。
原本和朋友在合肥创业做点小生意的方柯,实在放心不下女朋友。“我想过直接报警,苦于没有证据。”方柯说,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里萌生——去“卧底”,想办法把女朋友救出来。
方柯回忆,嘉嘉的父亲一看到自己进门,热情得让自己有些吃惊。“在我的想象中,第一次见女方家长,对方肯定是比较谨慎、严肃的。一进门,他就热情得给我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没聊几句,话题很快被挑明。“100%挣大钱”的项目是这样操作的:刚加入项目的成员,缴纳102800元会费,之后不断发展下线,2至3年可赚到1380万元。“这就是传销,违法的!”方柯向嘉嘉一家直言不讳。他们并不气恼,将方柯安排在一间空房内住下,让他“不急,再看看”。到武汉的第二天,嘉嘉一家带着第一次到武汉的方柯到户部巷、江滩逛了逛。一路上,方柯不时劝嘉嘉:“跟我回去吧”。嘉嘉不为所动,说:“你先跟我听3天课,听完了再决定。”
第三天上午开始,嘉嘉一家开始带着方柯去“上课”。“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5点,一天听了4堂课。”4天内,嘉嘉每天严格按照上述4个时间节点,将他带到东西湖区的多个小区内“上课”。“这些地方相距都不远,但去之前必须先联系好,没联系好,对方一定不会开门。去了手机还会被没收。”
上课内容是什么?方柯用手机偷录的一段对话中,一名女子先是详细询问方柯的个人信息、职业规划,随后直言:“我们做的这个项目,你相不相信?”方柯回答:不相信,3年赚到1380万太不现实。对方不断向他灌输“国家扶持”“培育中产”等理念。方柯质疑有人因为传销被抓,对方则称:这是国家在宏观调控,抓谁不抓谁,都是国家在有意控制。
“我越听越觉得荒诞,又不敢直接反驳,只能听着。”方柯说,卧底的第三天中午,连续听了6节课之后,自己终于忍无可忍,向嘉嘉提出:“马上跟我回去,不然我就报警!”
没想到,嘉嘉听了与他大吵起来。嘉嘉的爸爸出来“打圆场”:你才来了几天,很多东西还不明白,再听听,如果你能指出这个项目的破绽,我们全家都跟你一起走。
方柯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直到现在,他也理解不了嘉嘉的父亲为什么会投身传销。“将包括嘉嘉在内的几个家人发展成自己的下线,他已经投入了50万元,根本没有收益。”方柯说,眼见自己如何劝说,嘉嘉一家仍执迷不悟,自己开始转变策略——假装被洗脑,找机会逃离窝点。
项目哪一年开始的?项目的老板是谁?方柯开始按照“总管”们的期望作答:“1998年开始的,老板是国家。”包括嘉嘉在内的传销人员显然很满意,开始催促他缴纳3800元,“入个门”。
这时,方柯已经开始想办法逃离了。他暗中跟合肥的朋友联系,让对方不断给自己来电,称“安徽的生意出了大问题,员工跑路了”,自己装出一副焦急模样。“我先回去一趟,把生意安排一下,回来就交钱。”一番谎言让嘉嘉一家放松了警惕,他们请示上级后,同意让方柯回去几天。
近日,面对长江日报记者,方柯显得无奈又疲惫。“我现在也没想好怎么办。”这个男孩,点燃了一根香烟,用力吸了几口。末了,他说,有一点自己想好了——现在,不仅仅想救嘉嘉这一家人了,“陷在这里面的人太多了,应该让他们都觉醒过来”。
情侣间有互相救助义务吗
为救女友独自一人卧底传销,这个小伙的行为除了让人感慨有情有意外,也不免有些冲动了。“传销”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最擅长的就是对加入者进行洗脑,所以,即使很多人有心解救,也往往无能为力。
那么,情侣间有互相救助义务吗?
大家都知道,夫妻之间是有互相救助义务的,当一方处于危险、窘迫的境地时,另一方不予救助的,则属于违法行为。但是,情侣关系并不是一种法律关系,法律也不予以保护。所以,从法律角度讲,情侣间没有任何互相救助的义务。
不过,在实际中,很多情侣会基于感情和道德的原因,对处于危险的对方给予帮助,这是人之常情。
以上就是“为救女友卧底传销 谁料女友一家根本不领情”的内容,您了解了吗?
法律知识2023-10-30
法律知识2023-10-30
法律知识2023-10-30
法律知识2023-10-30
法律知识2023-10-30
法律知识2023-10-30
法律知识2023-10-30
法律知识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