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申请流程

在律网整理发布 2023-10-22 12:31:19
申请专利的提交方式  1、申请人应当以电子方式或是书面形式提交申请专利。  (1)申请人以电子文档方式专利申请的,应当事前办理电子申请用户注册手续,根据专利局关于更多知识产权申请流程的疑问,下面由在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申请专利的提交方式  

1、申请人应当以电子方式或是书面形式提交申请专利。   
(1)申请人以电子文档方式专利申请的,应当事前办理电子申请用户注册手续,根据专利局专利电子申请系统向专利局提出申请文档及其他文档。
(2)申请人以书面形式专利申请的,可以将申请文档及其他文档当面交给专利局的审理窗口或寄交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以下简称专利局受理处),还可以当面交给设在地方的专利局代办处的审理窗口或寄交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代办处”。知识产权申请流程


2.专利申请应当提交什么申请文档  
(1)申请发明专利的,申请文档应当包含:发明专利请求书、使用说明摘要(必要时应当提交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使用说明(必要时应当提交使用说明附图)。   涉及到氨基酸或是核苷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使用说明中应当包含该序列表,把该序列表做为使用说明的1个独立部分提交,并独立撰写页码,同时还应提交合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以下简称专利局)要求的记载有该序列表的光碟或软盘。   依靠遗传資源完成的创造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应当在请求书中对遗传資源的来源给予说明,并填写遗传資源来源公布申请表,注明该遗传資源的立即来源和初始来源。申请人无法说明初始来源的,应当阐述原因。   (2)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档应当包含: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使用说明摘要及其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使用说明、使用说明附图。
(3)申请外观专利的,申请文档应当包含:外观专利请求书、照片或是相片(要求保护色彩的,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是相片)及其对该外观设计的简略说明。   实例1:外观设计申请编写实例  实例2:类似外观设计申请编写实例。知识产权申请流程


3.申请文档使用统一制定的报表  申请文档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定的报表。这种报表可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下载,下载链接http://WWW.sipo.gov.cn/bgxz/ ,或是在专利局审理服务厅的咨询处索要或以信函方法索要(信函寄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评审及流程管理部出文处),还可以向全国各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代办处(以下简称专利局代办处)索要。一張报表只有用于一件申请专利。
申请文档的纸型品质应当等于打印机拿纸的品质。纸张不可有没用的文本、标记、框、线等。各种各样文档一概选用A4规格的纸型。申请文档的纸型应当单面、纵向使用。文本应当自左向右排序,纸型左侧和上面应当各留25mm空白页,右面和下面应当各留15mm空白页。

4.提出申请时怎样排序申请文档  创造发明或是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档应当按照下述排列顺序:请求书、使用说明摘要、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使用说明(含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表)、使用说明附图。   
外观专利申请文档应当按照下述排列顺序:请求书、照片或相片、简略说明。申请文档各部分都应当分別用阿拉伯数字次序撰写页码。

5.申请文档的文本和撰写要求  申请文档各部分一概使用中文。外国人名、地名和科技专业术语如沒有统一中文译文,应当在中文译文后的括号内标明全文。申请文档都应当用宋体、仿宋体或楷体打字或印刷,笔迹呈黑色,字高应当在3.5~4.5mm之间,行间距应当在2.5~3.5mm之间。申请文档中有附图的,线条应当匀称清晰,不可修改。不可使用工程蓝图做为附图。

6.证明文件  办理申请专利有关手续要附具证明文件的,各种各样证明文件应当由相关主管机构出具或是由当事人签定。各种各样证明文件应当是复制件;证明文件是影印件的,应当经公正或是由出具证明文件的主管机构盖章公章给予确定(复制件在专利局办理备案确定的以外)。申请人出示的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应当附带中文题录译文。知识产权申请流程

7.签名或是盖章  向专利局提交的申请专利文档或是其他文档,应当按规定签名或是盖章。其中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申请,应当由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其他利害关系人或是其代表人签名或是盖章,办理立即涉及到现有权利的手续,应当由全体权利人签名或是盖章;委托了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由专利代理机构盖章,必要时还应当由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其他利害关系人或是其代表人签名或是盖章。

8.同一天申请说明  相同申请人同一天对一样的创造发明既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的,应当在申请时分別说明。

9.申请专利內容的单一性要求  一件创造发明或是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仅限于这项创造发明或是发明专利。归属于1个总体创造发明设计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创造发明或是发明专利,可以做为一件申请明确提出。一件外观专利申请应当仅限于这项外观设计。相同商品两项以上的类似外观设计,或是用于相同类型而且成套出售或是使用的商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做为一件申请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申请流程

10.委托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大陆的单位或是个人可以委托依规开设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申请专利手续,还可以自主办理有关手续。   在中国大陆沒有经常住所或是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是外国别的机构在我国专利申请,或是做为第一署名申请人与中国大陆的申请人共同专利申请的,理应委托依规开设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在中国大陆沒有经常住所或是营业所的XX、XX或是XX地区的申请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专利,或是做为第一署名申请人与中国大陆的申请人共同专利申请的,理应委托依规开设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依规开设的专利代理机构是按照专利代理规章的要求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准许创立的,具体名录及专利代理机构的基本信息可从网上查看

11.申请专利的受理  专利局受理处或专利局代办处接到申请专利后,对符合受理标准的申请,将确定申请日,给与申请号,发出受理通知单。不符受理标准的,将发出文件不受理通知单。   申请人接到受理通知单和缴费通知书后,理应用心核查通知单上的信息,对通知单信息有质疑的,理应立即向专利局提出。   向专利局受理处寄交申请文件的,通常在一个月左右可以接到专利局的受理通知单,超出一个月尚未接到专利局通告的,申请人理应立即向专利局受理处查寻。   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地址有变化的,理应立即向专利局提出著录项目变动;要是申请人与专利代理机构解除代理关联,理应向专利局办理变动手续。

12.申请日的确定  选用电子文件方式向专利局递交的申请专利及各种各样文件,以专利局专利电子申请系统接到电子文件之时为提交日。
向专利局受理处或是代办处窗口立即提交的申请专利,以接到日为申请日;根据邮局邮递提交到专利局受理处或是代办处的申请专利,以信封上的寄出邮戳日为申请日;寄出的邮戳不清楚没法分辨的,以专利局受理处或是代办处接到日为申请日。根据速递公司提交到专利局受理处或是代办处的申请专利,以接到日为申请日;邮递或是提交到专利局非受理单位或是个人的申请专利,其邮递日或是提交日不具备确定申请日的法律效力,以受理处或是代办处实际上接到日为申请日。

13.申请日的更改  申请人接到申请专利受理通知单以后觉得该通知单上记述的申请日与邮递该申请文件时间不相同的,可以在提交申请专利文件生效日两个月内或是申请人接到申请专利受理通知单一个月内提交申请日更改请求,并附收寄申请专利文件的邮局出示的寄出时间的合理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中标明的寄出挂号手机号码应与请求书中纪录的挂号手机号码相同。挂号信的存根可以做为所述合理证明材料。

14.申请费的交纳時间  申请人理应自申请日起两个月内或在接到受理通知单生效日15日内交纳申请费。交纳申请费需注明相对的申请号及必需的交费信息。

15.怎样交纳费用
(1)电子申请客户可以登陆电子申请网(http://cponline.sipo.gov.cn/),应用网上交费方法交纳专利费用。
(2)立即向专利局或专利局代办处交纳专利费用。   
(3)根据银行或邮局汇付专利费用。根据银行或邮局汇付专利费耗时,理应在汇款单附言栏中注明恰当的申请号(或专利号)及费用名称(或简称)。   
银行汇付:开户银行:中信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   
户 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帐 号:7111710182600166032   
邮局汇付: 收款人姓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收费处     商户客户号:110000860(可代替地址邮政编码)     
地址邮政编码: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100088)   

16.向外国专利申请前的保密核查  一切单位或是个人将在我国进行的创造发明或是发明专利向外国专利申请或是向相关国外组织递交专利国际申请前,理应向专利局提出向外国专利申请保密核查请求。经保密核查确定涉及到国防安全或是重大权益必须保密的,一切单位或是个人不得就该创造发明或是发明专利的內容向外国专利申请。   提出向外国专利申请前的保密核查请求有下述几种方法:   
(1)以技术方案方式单独提出保密核查请求。以该种方法提出请求的,申请人理应递交向外国专利申请保密核查请求书和技术方案使用说明,并选用书面形式将文件当众交给专利局的受理窗口或寄交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   
(2)申请中国专利的一起或以后提出保密核查请求。以该种方法提出请求的,申请人理应递交向外国专利申请保密核查请求书。   
(3)向专利局递交专利国际申请的,视作一起提出了保密核查请求,不用单独递交向外国专利申请保密核查请求书。

本文标签:知识产权申请流程-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律师-瑞律网

声明:文章内容系在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