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马某和41岁的朱某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购物中心保安部工作,马某任保安部主管,朱某任保安部领班。2018年5月16日上午7时30分,朱某刚下夜班,走进车库却见有人正往里停放共享单车,因此举违反公司规定,朱某遂上前劝阻,见是刚离职不久对公司心怀不满且酒后常来滋事的钱某,双方遂发生了争执和推搡。正巧被前来上班的马某遇见,马某询问情况后即对双方进行了劝阻,钱某临走时扬言要抄家伙回来报复。
当天7时58分,马某和朱某在监控室交接班时,钱某携水果刀返回欲对二人进行攻击,马某见状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根2米长的金属杆,抵挡住钱某使他不能靠近,并将钱某手中的尖刀打落,随后马某丢下木棍欲徒手制服钱某,在用脚绊的同时挥拳殴打钱某头面部,后两人扭打在一起。这期间,朱某从门口拿了根木棍,从马某身后快速连续击打钱某头部两下,钱某倒地。之后,马某、朱某得知他人已经报警,便在现场等待民警处置,到案后如实供述了事实经过。钱某送医院抢救无效,于5月20日死亡,经鉴定,钱某系被钝器击打头部致颅脑损伤而死亡。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朱某持械、被告人马某采用拳打的方式共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均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朱某、马某犯故意伤害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鉴于被告人朱某、马某有自首情节、能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以及综合考虑被告人朱某、马某在伤害过程中实施的殴打方式、暴力程度、被害人过错等,对两名被告人分别酌情从轻处罚,判决朱某有期徒刑6年6个月,马某有期徒刑3年3个月。
马某不服一审判决,认为量刑过重,提起上诉,但因经济拮据,二审已无力再聘请律师。根据上海市高院、上海市司法局《关于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规定,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通知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为马某故意伤害案二审阶段提供法律援助。2019年1月18日,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法指派上海中衢律师事务所律师陆凤阳担任马某的辩护人。
陆律师接到指派后,立即联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阅卷,经过对卷宗材料的仔细研究,发现本案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起普通的故意伤害案件,但结合被害人的行为和马某的反击方式,马某应当可以构成正当防卫。
随后,陆律师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看守所会见马某,进一步确认案件事实。在会见中,马某向陆律师陈述了上诉理由:1.作为保安经理,遇到有人持刀行凶,冲在第一个是其职责所在,当时监控室内还有4名女同事,如果出事,后果不堪设想;2.他是去制止钱某行凶的,并没有故意殴打钱某,钱某在刀被打掉以后还想再去捡刀,所以他才继续与钱某扭打,想要先制服钱某再等警察来处理;3.钱某死亡的后果并非他造成的;4.钱某酒后滋事,过错在先。故认为一审量刑过重。
通过阅卷和会见,陆律师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进行了梳理,找出焦点问题。一审判决的焦点主要突出在马某和朱某二人是否具有共同伤害的故意,以及马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陆律师认为,钱某持刀行凶在先,马某身为保安经理,制止他人在工作场所闹事行凶是其职责所在,合情合理,且马某的行为也是在自身和他人安全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下,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而作出的防卫和反击,本意是保护自己和同事,而非与朱某故意共同伤害他人。况且,马某在将钱某手中刀打落后丢下金属杆改用徒手制服的方式,也恰恰说明了马某的防卫行为具有节制性,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于是,陆律师决定为马某作无罪辩护。
庭审时,陆律师将重点放在对马某和朱某的发问上,通过对马某和朱某的连续发问,当庭还原了案件事实:两名上诉人事前没有预谋,事中没有犯意联络,对于朱某持木棒突然从马某身后冲出,并在瞬间连续击打钱某头部两下的情况,马某不能预知,亦无法阻止。所以,辩护人认为,法院一审认定的事实有误。陆律师发表了如下辩护意见:
1.一审认定上诉人马某与朱某共同伤害系共同犯罪,认定事实错误,同时适用法律错误。通过法庭调查、庭审发问及卷宗材料中二人的供述和辩解,二人事前没有预谋,事中没有商量,对伤害钱某无任何意思联络,且马某对导致受害人钱某死亡的那两棍并不知情,朱某系从马某身后击打钱某,马某在受害人倒地之后转过头来看见朱某拿着木棍站在其背后1米远处。辩护人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朱某是在协助马某制服钱某,但实际实施伤害的行为人系朱某,且马某对朱某的伤害行为并不知情,这种情况符合片面共犯的有关特征。根据法律规定,片面共犯中不知情的一方不构成共同犯罪。
2.一审认定马某故意伤害,定性错误,行为人系正当防卫。在庭审发问环节,马某对为何丢下2米长金属杆,以及为何要采用空手制服钱某,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我想伤害被害人,直接用金属杆打他就可以了,就是不想伤害他,又怕他再捡起刀子伤害本人及其他人,才想徒手将他控制住,等警察来处理。”辩护人认为,马某的回答入情入理,且与本案卷宗材料相吻合。马某与钱某的搏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监控室内,钱某持刀作捅刺状时,马某迅速从地上捡起一根2米长的金属杆,将钱某顶出门外,随后用金属杆将钱某手里的刀打落;第二阶段,马某见钱某的刀已被打落在地,便将金属杆丢掉,赤手空拳与钱某扭打在一起,这充分表明了其防卫行为具有节制性,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系正当防卫。
2019年5月29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完全采纳了承办律师的辩护意见,宣告马某无罪,当庭释放。
【案件点评】本案一审法院认为,钱某手中的刀具被打落后,其最初的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得到有效制止,故认定马某和朱某后续攻击的行为系共同故意伤害。二审阶段,陆律师通过对卷宗仔细研究后发现,虽然钱某的刀已被马某打落在地,但其仍有将刀捡起来继续攻击的可能,且马某扔掉金属杆改用徒手制服钱某的行为,也恰恰说明了马某的防卫行为具有节制性,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在庭审中,陆律师通过对发问的巧妙设计和对事实的据理力争,最终成功获得法院的支持,为马某争取到无罪判决,还了马某一个清白。司法公正也让马某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推荐理由】该案例编写格式符合要求,案例标题简洁明了,在刑事案件中,是较为典型的被告人上诉后,二审成功由有罪改判为无罪的法律援助案例。本案例中对共同犯罪、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等做了详细分析和论述,通过对本案案情的具体分析,阐述了构成正当防卫的原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指导性,能紧密结合同类案件的特点,归纳总结办理思路和要点,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对正当防卫类案件的办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专家评析】案例内容叙述清晰,适用法律和相关规定正确,运用法言法语,文字表述平实、规范。案情简介部分能概括反映案件基本情况,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说理准确、精当。对案件起因、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批程序、承办律师办案过程、难点要点分析、代理意见、办案结果等叙述清楚明白。对诉讼过程和诉讼结果以客观平实的语言叙述明白。案件点评部分能抓住案件特点,围绕案件主要问题和争议焦点,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分析透彻,与叙述的案情前后照应。江苏省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毛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再审提供法律援助案
案例库2024-03-07
案例库2024-03-06
案例库2024-03-06
某房地产公司作为申请人对被申请人某国有企业就房地产合作开发协议纠纷提起仲裁案
案例库2024-03-05
案例库2024-03-05
广东正孚法医毒物司法鉴定所对涉毒饮料中违禁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法医毒物鉴定案例
案例库2024-03-04
南京东南司法鉴定中心对道路交通事故车辆痕迹及行驶速度进行司法鉴定案例
案例库2024-03-04
案例库2024-03-01